中国第一部情景喜剧《编辑部的故事》堪称办公室喜剧片的天花板
历史网 2024-02-03用户投稿
不得不说,中国第一部情景喜剧《编辑部的故事》堪称国产办公室喜剧片的天花板。
提起电视剧《编辑部故事》,四五十岁以上的人应该对这电视剧还有印象,这部电视剧,语言幽默诙谐,妙语连珠,在嬉笑怒骂中恰到好处的针砭时弊——几乎都是与当时民生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 ,使人捧腹,引人深省,这部中国第一部情景喜剧,也可以说是办公室题材影视剧的天花板。
故事梗概:一份名为《人间指南》的刊物因内容乏味而面临停刊,编辑部里所有的工作人员心情各异:主编老陈深感力不从心,欲引咎辞职,手下最年轻的两名编辑李冬宝(葛优饰演)和戈玲(吕丽萍饰演)打算另谋出路,老编辑刘书友和牛大姐(外号马列主义老太太)分别认为自己是最合适的新主编,中年编辑余德利则先下手为强,直接坐进主编老陈的办公室内,对外自称“余主编”了。可是没能找到新工作的李冬宝和戈玲也回心转意,他们几个人拓宽思路,想出很多调整刊物内容的具体办法。
这部剧的特点是故事独立成章,一共二十五集,却关注探讨了那么多社会问题,不得不说编导组强大的创作力和对社会的深刻理解。
社会热点问题之一,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,城市家庭对保姆的需求激增,那么保姆进城后与雇主如何相处就成了一个社会问题。这个话题到现在也不过时。
社会热点问题之二:大众偶像高仓健,1978年,高仓健主演的《追捕》引起了巨大轰动,硬汉高仓本人也成为那一代人的偶像,女青年视其为梦中情人,男青年则争相效仿其穿着打扮。这可能新中国最早的“追星族”吧。
社会热点问题之三:诗歌的黄金时代,20世纪70-80年代,当代诗歌开始流行,涌现了海子、北岛、舒婷、汪国真等一批诗人。这一时期被称为“理想主义的时代”,年轻人之间流行以诗会友,诗歌成为青年人生活的一部分。有人说,五六十岁的老阿姨有文艺范,不是没有道理的。
社会热点问题之四:琼瑶热,1981年,琼瑶小说开始陆续传入内地。此前,“纯爱”在新中国的文学作品中几乎缺席了30年,因此她很快俘虏了大批读者。以《几度夕阳红》为代表的琼瑶剧播出时,几乎是万人空巷。
社会热点问题之五:1999年末日危机,20世纪90年代初,社会上一度传出“地球毁灭说”,称地球将在1999年毁灭。这一谣言在普通老百姓中流传颇广。(和后来的2012世界末日十分相像)
社会热点之六:迪斯科,20世纪70年代,迪斯科在美国兴起,随即席卷全球。到80年代,迪斯科传到国内,成为年轻人追逐的潮流,录音机、大背头、喇叭裤是他们的标配。在我父母辈的眼里,这些人都是不良青年,千叮咛万嘱咐的让我们远离这些人。
社会热点之七:台湾老兵返乡寻亲。1987年10月,在国民党退伍军人的经年努力下,台湾当局宣布“荣民兄弟”(退伍老兵)可以返回大陆探亲,结束了两岸近40年不相往来的历史。那一时期大量台湾老兵返乡寻找失散亲人,重逢的场面相当感人。
社会热点之八:登报相亲交友,20世纪80年代,一些报纸、杂志陆续开辟了相亲征友栏目,大受单身青年欢迎。就是成功率不知道咋样。
社会热点之九:电话入户,20世纪80-90年代,电话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,但由于安装价格高,对工薪阶层家庭来说是一个“大件儿”。我记得姐姐家好像是95年按了一部电话,花费了有5000来块钱。谁又能想到,仅仅过了二零零零年以后,手机就走入百姓生活了呢?
回看这部电视剧,可以了解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,老思想新观念的巨大碰撞,发展速度之快,令人目不暇接,人们思考、探索、辩论、尝试,都是为了让生活越来越好的美好愿望。
最后不得不说的是剧里的插曲,片头曲《世界很小是个家庭》和片尾曲《投入的爱一次》也都是经典之作,当年传唱于大街小巷,至今听来,无论是歌词还是旋律还是那么真诚、深刻。
有机会可以看看,权当是向经典致敬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