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战主要参战国的武器都有哪些?在当时都有什么优缺点?能否详细介绍和分析?

历史网 2024-02-04用户投稿

谢邀,但你这是要坑死我,推荐你去玩个战地1就啥都明白了。

部分主要兵器的话倒是能说说,比如坦克,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参战国有英、法、俄、美、意、奥、德、土、日、保、中等,但真正拿出坦克的只有英、法、德、意。

英国是首先开发出坦克的国家,他们主要使用的坦克为"马克"系列(也作大小‘威廉’或‘游民’),这种采用过顶式履带的菱形战车体积庞大,炮火猛烈,还分了公母,公的有大炮,母的用机枪。英国在一战中生产了几千辆这种坦克,截止1918年6月,共从I型开发到了V型,后来一直开发到X型。

马克系列坦克是基于一战思维的战车,它将2挺大炮和4挺机枪布置在前侧,让坦克互相之间形成交叉火力,构成移动的火力堡垒压制敌军。实际作战中,马克系列可以被德军用“反装子弹”打穿,后来德军还专门开发了反坦克子弹和反坦克枪,此外,利用地形、炮击和工兵爆破也可消灭这些原始的坦克。

法国则的一战坦克之路则比较坎坷,他们先研发了“圣沙蒙”系列坦克,亦走的是船坚炮利的形态,巨大的车前炮比英军的交叉火力更加有效,但圣沙蒙受法国人奇葩的脑壳影响,设计了一种特殊的“船型越障造型”,结果这种上宽下窄的形状反而坑得圣沙蒙吐血,它非常容易被一些小坑小坎陷进去,最后法军不得不将圣沙蒙丢到二线当自行火炮使用。

圣沙蒙之后,法军终于开发出了一代经典“雷诺FT17”,这种战车一改之前巨型设计,也没有再往身上堆砌火力和乘员,反而走了一种轻型机动车体、旋转式单炮塔的路子,结果雷诺FT反倒因此成为一代经典,它们创造的这种结构成为后世坦克的标准构成。

战争中雷诺FT17表现的非常出色,虽然体积小了,但防御却并不见得比那些死重的大块头差,而且更轻巧灵活,也更利于发挥出团队作战能力和车组的战术操作能力。有人认为法国实际已经在雷诺FT17身上打出了最早的“装甲集群化作战”,远早于二战时德国人的创造。

德国人一战时压根就没将坦克当回事儿,他们只是看到英法都搞了这种武器,便不甘落后的也紧急研发了坦克。德国人的A7V坦克完全是个移动的碉堡,它状如乌龟,乘员众多,移动极为缓慢,一台战车里居然带了炮兵、陆军、工兵三个兵种,还养了通讯的信鸽。由于车况恶劣环境闭塞,许多A7V都发生过把乘员活生生憋晕的事件。

最终德国A7V坦克仅生产了22辆,他们给每辆坦克都取了个名字。尽管德国人并不承认,但实际上他们就是把这些坦克当做活动碉堡在使用。他们一般会制定一个卡点计划,然后派出A7V缓慢的移动过去,死死钉住要点。由于极为害怕协约国的炮击,A7V很少被布置到真正的前线,过少的数量也使其无力对堑壕发动进攻,战争失败后,德军基本上将这些A7V都遗弃了。

意大利的菲亚特2000也算是一型比较有特色的重型坦克,意大利建造的第一辆坦克表现的极为老道,它有非常接近现代布局的造型,高高在上的炮塔,以及高达40吨的重量,还安装了240马力的航空发动机,通过炮塔上的可旋转65mm火炮,它可以在战场上给敌军制造出极大的压力。

但意大利人的脑壳也没比法国人好多少,他们逗比属性发作的结果是给菲亚特2000硬安了10挺机关枪,虽然这让坦克成为了一只火力强大的海胆,但人们沉痛的发现……这些机枪要是全开火能把车里人熏死啊有没有!于是缩水版的菲亚特2000仅剩前后两挺机枪,侧面只留机枪射口,车顶也放了个大抽油烟机……抽风扇。

最倒霉的是,这玩意儿的重量超出了那个时代的技术能力,它只能爬出4km/h的龟速,意大利将两辆试验型的菲亚特2000送去利比亚搞镇压,结果坦克还没开到地方就全趴窝了。此后意大利老老实实的成为法国雷诺FT17的客户,后来干脆还山寨起了法国坦克,自己的重型坦克也就彻底歇菜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