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次世界大战故事之一
历史网 2024-02-05用户投稿
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故事之一
今天开始给大家开始讲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故事,目的主要是要大家牢记历史血的教训,不要重蹈覆辙。
由于一次大战是一场精心准备的战争,至少双方在思想上准备了50年,所以战争的全民投入性就不可避免。
交战双方从结果看是德国对法国加英国再加美国最惨烈,所以我们就先介绍德国。
德国可以说是战争的发动者,德国甚至在1890年开始就构思了一战的战争计划,这就是著名的施里芬计划。德国元帅阿尔弗雷德·冯·施里芬从1890年开始就是德国的参谋总长,计划就是他想出来的。
这么早就把计划都想好了,其它的准备工作自然也不会缺。战前,德国有所谓国家武装论,也就是把国家设想成一个蓄水池,所有的后援及物资都通过这个蓄水池吸进军队中去。说白了,就是全民武装,每个人都是战士,而所有的生产等都首先要为军队服务。
当时德国要求每一位体能合格的平民参加服役,由国家控制,训练所有人在短期内可以以常备武器卫国,也就是参加打仗。服役时间有短有长,主要根据给平民定位的军种,一般4到5年。服役期间,还要参与其他工作,这样国家的日常运转也没有停止,服役结束后,就被编为后备军,随时可以上战场。
同时德国的领袖们经常以国家至上的爱国信念来鼓舞平民,以增强他们的士气。
这两招非常厉害,至少使得几乎全部德国人都成了德国军队的后备军。
据统计,德国当时具有975万有效战斗人力,其中有500万正规军,475万后备军。数量非常惊人!
在武器方面,德国是最重视重榴弹炮的国家,并为部队配备了非常庞大的重榴弹炮队。德国又是机关枪的热衷者,大力提倡用机关枪主宰战斗。这两种武器在一次大战中都是杀伤力很强的。德国还注意铁路的修建,这使得他们调兵遣将非常迅速。
我们再来看看法国,英国和美国。法国有效战斗人力只有594万,大约是德国的60%,不过有英国远征军200到300万的支持,数量上不比德国差很多。
法国也一样,征召所有体能合格的男士服役,服役期是3年。看来双方是拼了,几乎是全员参与对打。这样法国也大约有400万的正规军,近200万的后备军。
武器上,法国有一种15公里野战快炮,是当时顶尖武器,非常厉害。不过法国在战争中过于依赖这种炮,而忽略其他武器准备,比如说机关枪,结果在战争中吃了不少亏。
英国主要是海军厉害,可以说基本统治了海洋。这是由英国的岛国位置决定的。海军太强,就有些忽视陆军,同时英国军队很重视骑兵,而忽视汽车的作用。最终在战争中也吃了不少亏。
英国军队的武器方面,主要在战争后期,发明了坦克。不过当时坦克还太简陋,数量也不庞大,对坦克战又研究不深刻,所以坦克也没有发挥很大的作用。
美国有一些深不可测。主要是美国的制造能力非常的强。飞机,军舰也很强大。虽然是后期参加战争,但对战争的取胜也是立下了汗马功劳。
还有俄罗斯和当时的奥匈帝国。
俄罗斯是一个人人都惧怕的国家。一般战争刚开始时,似乎战斗力很弱,但是俄罗斯战士特别有韧性,又非常勇敢,不怕牺牲。你如果在俄罗斯国土是作战,你基本都是要面对失败的命运。所以俄罗斯的战前准备,你不好评估。
至于奥匈帝国,它的成分比较复杂。从最终的结果看,奥匈帝国的部队基本是德国军队的附属,对战争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,所以我们就不去评估了。(史料上记载的奥匈帝国的实力报告也很少)。
从上面的不详细也不全面的资料看,交战双方都不可能一下子把对方吃掉。对德国来说,由于是战争的发动者,肯定开始就是猛攻(事实上,施里芬计划就是一个闪电攻击的计划),就算最乐观的结果,你德国闪电战成功,你一举打败了法国,后面还有英国,美国,各个实力不凡,你就有把握必胜?
当然战争会有很多偶然因素会起作用,奇迹也经常发生。但有个问题始终困扰我,那就是你发起战争是为了什么?如果你回答是为了我们国家人得到更多的福利。那我就不解了,你想过没有,在你用战争这个手法来为你本国谋利的时候,你要牺牲多少你本国的人民?用几百万的生命来换取你也许根本得不到的福利,这值得吗?你也很有可能失败啊,那你不是牺牲了所有人的福利?
反正战争是如期打响了,不管你想不想得通。而且战争的隐患到现在还存在,这也不管你理不理解。